(城步的“倒杉樹”)紅網城步站11月18日訊(通訊員 楊盛科 王昌順)日前,筆者在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冷水坪村周家團發現一株“倒插”成活的古杉樹,樹高約30米,胸圍3.6米。據說是周姓先祖在擇址建寨時用杉枝在此地“倒插”成活的。該樹的下層大部分杉枝不是像普通杉樹那樣呈平行或向上伸展,其杉枝象“個”字樣向下垂;上層部分與普通杉枝無異,其獨特怪異的樹形令人稱奇,在縣境內算是獨一無二的“古倒杉”樹。
  當地民間流傳有周姓先祖用“倒插杉樹法”擇址建寨的傳說。據《城步地名志》載,冷水坪村周家團始建於南宋年間。《周氏宗譜》載:“始祖誠公是唐末由江西遷武岡茶林,支派後嗣孫八世珉敷公由武岡紫陽鄉茶林徙城步鵝棲村冷水坪,為吾房之始遷祖也,至今七百餘年矣。”按《周氏宗譜》所載的時間推算,當地周姓始祖珉敷公從武岡茶林遷至冷水坪的時間應是南宋末年。據說周氏八世孫珉敷公與王姓親家一同遷至冷水坪落戶,兩家相距不過百餘米。珉敷公見小岩山頂上有一巨石酷似“觀音座蓮臺”,左邊有形似卧虎的虎形山(又稱水鳳山)。按地理先生的說法,理想的宜居地應是“左青龍,右白虎”的正常排列。而這裡偏偏是虎形山在左,青龍山在右。珉敷反覆觀察此處地形,覺得若居之恐日後不安,若棄之心中不舍。他在左右兩難無把握的情況下,順手摺了一杉枝倒插在地上,向小岩山頂上“觀音座蓮臺”作揖:敬請觀音菩薩奪定:若倒插在此地的杉枝成活,周姓人等就在此處安家立業;若倒插的杉枝死亡,說明此地不可久留,只能棄之另遷吉地。半年後,這株倒插的杉枝竟然成活了,只是模樣比較古怪。根據植物的生長規律,倒插的杉枝是不可能成活的,這難道是觀音菩薩的暗示?有觀音座鎮於此,應該不會有多大問題。於是,周姓先祖便在小岩山前定居,開荒種地建設家園。700多年來,周姓民眾在此處生產和生活,相安無事,人丁繁衍,逐漸發展成有近400口人的“周家團”。周姓民眾代代相傳:一定要保護好這株“倒杉樹”,不允許任何人折枝、削皮、刨根,因為它護佑著周家團全體民眾,同時它又是周姓始祖遷居此地時的一處標誌性的歷史見證。
  這類“倒杉樹”現象並不是個別,在貴州、廣西等地的文獻資料中也有類似的記載,也都有各自的神奇傳說。如貴州台江縣的“倒杉樹”枝繁葉茂,亭亭如蓋,被當地民眾稱為“苗鄉樹魂”。據說在清雍正年間“趕苗”時,苗族民眾被趕到松銩山,在走頭無路時,一寨老情急之下折下一支杉條倒插於地,頓足卜曰:“吾種若存,則倒杉活;種滅則杉死!”後來這株倒杉果然活了。據傳,清咸豐同治年間,張秀眉領導苗民起義時曾到此樹下歃血為盟。此樹現高17米,胸圍6米,枝葉下垂,形同巨傘覆地。每逢重要節日,四鄉苖胞群集此樹下,吹笙踩堂,虔誠祭祀。(見《苗侗文壇》2000年第一期)冷水坪村周家團的這株“倒杉樹”因為是“倒插”成活的,故生長緩慢。它雖然是生長在旱土邊,立地條件較好,肥水充足,生長勢較旺盛,樹形不太高大的原因,也可能是“倒插”的緣故。我們猜測,“倒插”的杉枝確實有成活的可能,因為近年來,有人用植物作倒插試驗獲得成功。如武岡鄧家鋪潭頭村8組村民戴嚮往於2012年倒插的紅薯藤不但全部成活,而且比順插的紅薯藤增產1/3。(見2013年4月9日《邵陽日報》二版)據農技人員分析,紅薯藤莖中輸導組織輸送根部所吸收的養分方向逆轉,速度減慢,使有機養料大部分聚積在根部,有利於土內薯塊增長膨大,從而出現增產增收的結果。既然紅薯藤能倒插成活且增產,那麼杉樹枝倒插成活也是有可能的。此杉倒插成活後,樹中的輸導組織輸送養分方向發生逆轉,故生長緩慢,其外表根本不象生長了700多年的古樹,初看去枝繁葉荗,可實際樹齡已上700餘歲。  (原標題:城步驚現“倒杉樹” 獨特怪異樹形令人稱奇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f82wfa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